印度要想赶上中国,究竟差了什么?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随水文存 Author 随水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“随水文存”
ID l ssmoshes
作者 l 随水
01
《定居印度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》一文里,我提了一句“中国和印度之间,可能差了一场文革”,这句话戳到了不少人的痛处。
有人觉得,我如此轻描淡写说文革,多半是因为我年幼无知,压根儿不知道文革是怎么一回事儿。
我挺能理解那些人,这里其实有个误会。
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文革,我们家族里面也没有人在文革中受到过直接伤害,没有切肤之痛,但我自认对文革的了解应该不算少。
认识我时间长的朋友都知道,我早年极度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,从中学起就特立独行地只用繁体字进行书写,甚至连高考试卷都是用繁体字来答题的。
直到前些年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,才不再固执于繁简之争的表象。
我曾如饥似渴地找过大量境内境外关于文革的书来看,我一直都认为文革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深重可怕的一次灾难,最无法原谅的一场暴行,最不可挽回的一个错误。
我对文革造成的文化的沦丧、人性的沦亡、和经济的沦陷,感到无比痛心疾首。
说中印之间差了一场文革,其实我是为了便于快速抓住重点,把“文革”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提,这里的“文革”指的是一场社会、习俗、思想、文化上的革命,并非特指那场暴行。
中国的那场革命,始于戊戌变法,历经辛亥革命、五四、整风、土改、三反五反、肃反、反右、人民公社……
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在进行中,而十年动乱只是其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高潮。
那十年不能够被孤立地看待,假如没有文革之前发生在中国的各种运动,就酝酿发展不到文革这一地步。
就算印度突然宣布说:来来来,我们现在开始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!他们也搞不起来,缺乏太多前置条件。
所以,如果“文革”仅仅指十年动乱的话,“中印之间差了一场文革”的说法,本身就是不成立的。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中印之间究竟差了些什么呢?关于这个问题能写一本书,我只在这里简单讲讲我的一些想法。
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把中国拿来跟印度比,简直是埋汰中国,认为印度不配做中国的对手。
这种认知之所以普遍,跟我们国家的舆论导向有关。
由于政治原因,长期以来,中印的舆论彼此互黑,导致两国双方的误解都很深。
再加上一些自媒体不负责任地造谣,把中国老百姓对印度的认识带得更歪了。
网上百分之八十写印度的文章,那些作者都根本没有去过印度。
网上有个某网红夫妇关于印度的访谈视频很火,几乎所有了解印度的朋友看完都怒不可遏,我也被这种网红的无耻秀下限惊呆了:怎么可以为了哗众取宠不要脸到这种程度!
绝大多数内容是一派胡言,把道听途说的一些印度社会,几十年前的问题,拿来添油加醋说成自身经历。
因为这个视频我对北京人的印象急转直下,可观众就喜欢看这些夸张的东西,点击量好几百万。
但毕竟来过印度的中国人,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。
印度和中国现在的差距是很大,但过去并不是这样的。
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之后建国之初,有很多相似之处——
有古老的文明,民族和人口众多,农业社会,文盲数量多,现代化程度低,社会习俗和传统复杂;
但印度明显比中国的条件要好——
印度本土基本未受到二战摧残,国内基建设施相当完善,不结盟运动令印度成为美苏两国共同拉拢的对象;
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军阀割据、抗战、内战已是一片焦土,工业一穷二白,刚建国就在朝鲜跟美国打了一仗,又跟苏联交恶,被整个世界孤立,国内政治运动不断……
明明是玩简单模式的印度,怎么会混得还不如困难模式的中国呢?
当我仔细琢磨这个国家之后,我发现简单模式是个错觉,印度才是真正的地狱模式。
而且更要命的事情在于,包括印度领导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,印度是简单模式——可以抄英国人作业啊!
所以,本质上印度是打地狱模式的小白玩家,而中国却是打困难模式的骨灰级玩家。
02 开局篇
一个英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马丁·雅克(Martin Jacque)说过一句话:China is a "Civilization-state" rather than a Nation-state.
这句话有点难翻译,中国网友引申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:中国从来就不止是一个国家,而是一个文明伪装成了国家的存在。
在世界的历史上,一个国家能够被称为“文明”的,我只想出四个——埃及、罗马、中国、阿拉伯帝国。
前两位玩家都早已退场,唯有中国一命通关到现在;
阿拉伯帝国将来会不会复活不知道,因为其精神内核伊斯兰文明还活得很滋润,就是内讧有点厉害。
古印度的哈拉巴和古巴比伦虽然属于四大文明,但不具有长期、深度、广泛的影响力。
为什么华夏文明可以长盛不衰?
这个问题也能写一本书,但我个人认为,充分必要条件有且只有一个,就是中国的汉字。
中国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汉字,只有中国坚持不懈把表意文字的技能树一路点亮。
其他文明为了节约技能点,都选了更容易的拼音文字。
事实证明,这些技能点花得太值了。
中国=华夏文明=汉字
没有汉字就没有华夏文明,也不会有统一独立的中国。
秦始皇搞“书同文”也得现有汉字这个基础,要是战国时侯都拼音文字,根本搞不了书同文,只能强行推广某一种语言。
我们每天读写汉字,觉得稀松平常,因为汉字对我们来说太平常,所以很多人没意识到:相比较拼音文字,汉字根本就是bug一样的存在。
汉字的bug属性体现在两方面:
1,只要识字的中国人,基本上都可以毫无障碍地读懂几百年前的明清小说,而稍加训练就能读懂一千年甚至两千年前的文言文。
而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语言,每隔几百年就会发生读写变异,具有不稳定性。
我们大概率听不懂古人的日常对话,但却能无障碍看懂他们写的东西,这就是汉字的稳定性。
2,任何一个在读这篇文章的人,应该都能熟练掌握三千个汉字的运用,并且至少认识五千左右的汉字,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技能。
我所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,泰米尔语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。
泰米尔朋友告诉我,泰米尔语有247个字母,我简直被吓尿;转念一想,外国人一看中文数万的汉字量,那还不屎尿屁都吓出来。
日本人发明的汉字键盘
汉字是地球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,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,是中国长期保持大一统格局的根本凝聚力所在。
这一重要性,我们平时感受不到,但你们看那些港独分子,在各种场合都使用粤语化书面语,这就是他们的切入点——
用语言的不同,来强调身份的不同。
统一语言可以凝聚一个国家,而分化语言则可以分裂一个国家。
印巴分治之后,印度立马就发明了印地语(Hindi),以区别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(Urdu)。
而实际上,印地语就是用天城文拼写的乌尔都语,这就好像中国大陆用汉语拼音,台湾用注音法。
这几十年来,印地语越来越梵语化,再过个几百年或许就会变成另一种语言,而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则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再来看印度。
如果说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,那印度就是伪装成国家的地区。
很多人问我,你在印度呆了这么久,一定会说印度话了吧?
我倒是很想学“印度话”,但世界上压根儿没有“印度话”这个东西,而只有我前面讲的到“印地语”。
印地语也并不是印度人说的话,过去叫乌尔都语,是一种起源自波斯军营、后来由莫卧儿王朝统治者带来印度的语言。
电影《大唐玄奘》里面,玄奘到那烂陀寺一开始跟老和尚用梵语对话,这个没毛病;
跑到村里居然都是用印地语对话,这个就很狗血了,那会儿距离印地语被发明出来,还有好几百年呢!
在现在的印度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母语是印地语,远不如汉语在中国这样的绝对强势。
印度政府意识到统一语言的重要性,费尽心机地推广印地语,但在印度南部的收效并不显著。
南印度泰米尔语系的族群,都很抵触这种高度波斯化的语言。
我有次跟我老婆在南印度这边的一个家具店里讨价还价,我老婆问店伙计会不会印地语,他们说不会,我老婆故意调戏他们:你不会印地语算啥印度人?
那人马上急了:我们是泰米尔人!我们首先是泰米尔人,然后才是印度人!
印度一共有22种官方语言,在印度会说三种语言的人很多。
我老婆会五种语言:英语、印地语、拉达克语、拉萨藏语、汉语。
我一开始觉得她会那么多语言好牛逼,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没有什么卵用——博而不精。
印度卢比背面有用15种不同语言书写的面额
她的母语是拉达克语,但拉达克语只是藏语的一种方言,性质就跟上海话差不多。
而她的藏语是在藏族学校学的,水平也非常有限,拉达克人生活中很少使用藏文读写,除了僧人之外,很多拉达克人甚至都读不懂藏文。
她英语的会话和写作水平比我高,但阅读和词汇量似乎比我还差一点。
因为我碰到任何英文生词,一查英汉字典立刻就能通过中文得到非常精准的解释;
但她却只能通过英英词典来查,对于很多词义的把握就会不确切。
比方说,我一查anemia这个单词,立马就知道是贫血的意思,可要跟她解释anemia就很困难。
她的印地语是通过电视电影、以及在德里的日常生活习到的,从未正式学习,非常缺乏系统性。梵语化程度比较高的印地语,她就理解困难了。
至于汉语,只停留在非常简单的日常对话。
按照印度人的标准,我也算是会三语的——普通话、上海话、英语。
我相信,中国会四语五语六语的大有人在,因为假如汉语用的是拼音文字,一种方言就是一种语言。
我老婆虽然会那么多语言,却不具备用任何一种语言进行顺畅深度阅读和学习的能力。
印度人从小学开始,就使用英语教材,但英语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工具,日常听说读写没问题,但远远达不到母语使用者的水平。
她看台词文本比较俚语化或专业化的英语电影,常常都会听不懂或者跟不上。
这就决定了,她如果想要去读一些心理学、哲学、科学方面的专著,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障碍。
我们大多数中国人都可以很愉快地阅读中文版的《人类简史》、《时间简史》、《梦的解析》,而大多数能用英语读写的印度人去看这些书,恐怕很难谈得上愉悦。
这种情况并不限于她个人,在整个印度社会都很普遍。
印度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本学习多门语言,但许多人却难以精通任何一种——
会说的往往不会读写,会读写的往往无法精通。
这种文本障碍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印度人科普程度低下,缺乏一些常识性的知识。
语言的壁垒也限制了劳动力在印度国内的流动。
在中国,东北人民可以把海南变成“东北海南省”;
而在印度,北方和南方的语言是完全不通的,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,印度东北人要是跑去南印度,还得再学一门外语。
那些既不会英语又不会印地语的南印度人,跑到印度别的邦就好像我们出国似的,语言文字都不一样。
连自己统一语言都没有的国家,在全世界也算是独一份。
在古代,印度是个地理概念,指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印度河流域地带,而并不是国家的名字。
玄奘那时候去印度,就好像我们现在去中东,指的是一个地区,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。
现代印度的前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,这个公司在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,它以公司的名义,代理着政府的权力。
但东印度公司和传统的征服者是有很大区别的,他们遵循的是资本家的思维方式——
金钱优先,武力征服只是保证他们挣钱的手段。
英国管鸦片战争叫做“通商战争”,他们的目的很明确,逼着中国开放口岸和市场,让自己的贩毒行为合法化。
东印度公司最早是去印度做生意的,那段时期印度次大陆有各方势力,如莫卧儿帝国、马拉塔帝国、海得拉巴土邦、迈索尔土邦……底下的小土邦更是多如牛毛。
没人把英国人当一回事儿,英国人占的都是些鸟不拉屎的滩涂(孟买)、沼泽地(加尔各答)之类的地方。
1760年时期的印度地图,最大的那块是马拉塔帝国,南部被海得拉巴土邦和迈索尔土邦所控制
在异国他乡做生意,钱财货物一大堆,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提防打家劫舍,东印度公司总得雇保安吧,后来这些保安就变成了军队。
东印度公司周旋于各个土邦,远交近攻,挑拨离间,巧取豪夺,利用印度人打印度人,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,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印度最大的势力。
后来索性扯下了公司的幌子,挂牌英属印度帝国。
但总体来讲,英属印度就像是大英帝国下面的一个分公司。
大英帝国是集团总公司,底下有很多分公司(不同的殖民地),就连美国曾经也是分公司。
英属印度这个分公司比较特别,搞连锁加盟经营(加盟未必是自愿),每个连锁店有自己的资产和店长。
总公司像黑社会老大一样提供保护(只有你听话才保护你,不听话是要打屁股的),加盟店上缴给分公司的利润,大部分都被输送回来大不列颠的总部。
英国人并不直接统治印度,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的政体,因为英国人本身就不想要一个统一的、团结的印度,他们的目的还是挣钱。
日不落帝国当年殖民过的地方(并非同一时期)
英属印度最大的时候,连缅甸都是印度的一个省。
二战结束之后,大英帝国这个集团总公司破产重组,原来的英属印度分公司就地解散,当时给下面的连锁店三个选择——加入印度,加入巴基斯坦,成为独立的英国自治领。
复杂的重组过程这里就不说了,总之曾经的英属印度,变成了如今的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、缅甸四个国家。
(缅甸1938年就脱离了英属印度成立了另一个分公司;孟加拉是1971年从巴基斯坦独立的;斯里兰卡曾经也是英国殖民地,但不属于英属印度)
英属印度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地图。这张地图英国单方面将阿克赛钦划入了印度,但藏南并不在其中,如今这两块地方成了争议地区。
很多人觉得印巴分治是英国人搞的鬼,其实,这个事情还真不赖英国。
这一观点的依据是:当年莫卧儿王朝的时候,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不是能够和睦相处吗?所以肯定是因为英国人挑拨离间。
英国人确实有在印度玩平衡术,比方说将势力最大的孟加拉省一分为二。
但别忘了,莫卧儿王朝的统治阶级是穆斯林,政策都是穆斯林自己制定的,所以才能和睦相处。
穆斯林之所以跟印度教决裂,尼赫鲁在国大党内对穆斯林的排挤要担一定的责任。
制定分治方案的印度末代总督蒙巴顿,当时是真心希望印巴可以不要分治的,而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,英国临走还要埋个雷。
印巴分治第二年,穆斯林领袖、巴基斯坦国父真纳(Muhammad Ali Jinnah)就死了,蒙巴顿十分后悔,早知如此他就会设法拖延到真纳去见真主,那样说不定印巴就不会分裂了。
但我觉得就算1947年没分治,后来也早晚会分。
以穆斯林的尿性,他们从来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,要让他们作为少数派寄人篱下,那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。
现代印度破产重组以后,跟苏联解体差不多,失去了很多重要资产。
但印度人一直有种蜜汁自信,这种自信现今的表现是“中国可以,我也可以”,而在当年独立的时候,则表现为“英国可以,我也可以”。
然而,现代印度作为一个破产重组后的新公司,无论规模和实力都无法和英属印度相提并论。
英属印度之所以能够管得住这么多小王国,因为日不落帝国当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。
在科技水平、思想理念上都有着领先至少两三代的碾压级优势,堪称是蓝星最强帝国,比现在的美国牛多了。
你现在跑去印度看,就会发现,过去英国人殖民者住的那些地方真心高级。
论殖民时代老建筑,一百个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也比不过孟买;
但高楼大厦的话,一个陆家嘴就可以PK掉整个印度。
可问题是,英国留下的遗产仅限于他们自己生活的地方,一旦跑去下面的乡村,尘归尘,土归土,牛粪狗粪加人粪——一点现代化的痕迹都没有。
只有英国人留下的印度铁路系统,堪称一笔巨大的财富。
然而英国人当初修铁路,也并非为印度谋福祉,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掠夺资源。
孟买的CST火车站是世界文化遗产
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要一分为二看,在经济上无疑是吸血,掠夺了资源;在思想观念上则是输血,带来了先进的文明理念。
经济上的落后和观念上的超前,就造成了印度脚高脚低走路不稳。
并且,印度这种被催熟的文明也是有问题的,好像大火烤出来的夹生肉,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——
只有统治阶级上层早熟,下层老百姓还是愚昧照旧。
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当时的代理人统治法。
印度下面的那些土邦,就像一座座猴山,每座猴山还都各有各的语言、文化、习俗。
英国人找出每座山的猴王,他们对猴王软硬兼施让他们臣服,承认英国是他们老大。
猴山名义上是独立的,猴山里的大小事宜,由猴王来管,只要不太过分,他们不会干涉。
当英国人离开的时候,猴王们都差不多教化成了人,但猴子们还是猴子。
印度独立的时候一共有多少个土邦呢?
说出来吓死人——565个。
英国在殖民统治期间对印度进行了最基本的现代文明启蒙。
我们现在去印度看到的很多古迹,原本世代居住在那儿的印度人其实根本不知道是啥,也不当回事儿。
英国人跑过去一看:乖乖,这个牛逼!那个碉堡!
于是才进行了发掘考古,把前世今生弄清楚。
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那些当时英国人觉得没价值的古迹,或许就被遗弃破坏掉了。
在文化习俗方面,英国人禁止了实在看不下去的一些残忍陋习,比如“萨蒂(Sati)”——自焚殉夫。
萨蒂相当于印度版的贞节牌坊,中世纪欧洲人烧女巫,印度人烧寡妇,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。
按照印度的传统,如果丈夫死了寡妇要一起被火化殉葬,最后一起殉葬事件发生在1987年
印度蓝城(Jodhpur)的梅兰加尔古堡入口处掌印,用来赞美那些当年为土邦主殉葬的妻妾,恐怖的贞节牌坊
前不久还有一部印度电影《Padmaavat》美化了这种残忍的习俗,此为电影截图
但英国人从未尝试对印度进行社会层面上的改革,因此尽管直接或间接地统治了两百多年,印度底层依然有赖于传统的封建礼教和种姓制度在运作。
不过也正是因为英国人从未去改变印度社会,避免了激发社会矛盾,所以才能够作为外族统治印度这么久。
如今印度的种姓在制度层面上已经被废除了,但在社会问题的层面上依然客观存在。
就我的观察来看,除非有一天人类掌握了改变肤色的基因科技,并在伦理上可以毫无争议地大规模使用这一技术,否则印度的种姓问题是无解的。
虽然现代印度种姓的概念在淡化,但由于种姓的本质是肤色(种姓Varna这个词就是肤色的意思),使得印度人的社会地位跟肤色相关联。
我跟邻居聊天,他们告诉我,在印度相亲时候,肤色占有很高的权重。
大多数印度人不黑也不白,所以他们通过肤色深浅分三六九等,五十步笑百步——
肤色深的会被瞧不起;肤色浅的就容易找到好人家。
就算没有了种姓,依然会有这个肤色歧视链。
在宝莱坞,肤白貌美才有机会出名;
电影里的反派不一定肤色深;但肤色深的一定是反派。
我这人是个直男,从来都无所谓自己的皮肤被晒黑,但我老婆非常介意,她觉得我晒太黑的话在印度会被人瞧不起。
举例来说,肤色深的女孩子,在印度婚姻市场的就会被嫌弃(印度包办婚姻还很普遍),父母不得不准备更多的嫁妆来为女儿找更好的归宿。
女儿的嫁妆负担,就导致了杀死女婴、不尊重妇女等各种社会问题。
许多印度人有种观念觉得生女儿是一种诅咒——
不但从她出生开始就要准备巨额的嫁妆,还要担心她在这个社会的安全。
这些问题直到近年来才开始被社会重视,立法禁止了人为选择性别,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针对性别歧视的问题,印度有一个《孕前和产前诊断技术(禁止性别选择)法案》,医院里把这贴在墙上。孕妇家属要是敢问医生胎儿性别,是可以把他送进监狱的。
讲完上述的背景知识之后,我们来看看印度的开局是怎么一个地狱模式:
一百多个民族,五百多个土邦,一千六百多种语言,其中22种被列为官方语言,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语言占绝对优势。
包含贱民在内的五个不同的种姓阶级,数百种不同的种姓职业,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宗教。
整个国家的主要产业是农业,人口绝大多数是文盲,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,积贫积弱多年。
当尼赫鲁发表印度独立的演说时,全国只有1/6的人能听懂他的话。
印度的奇葩,自打诞生之时就已注定。
03 玩家篇
我一直觉得,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历史,其实是很偶然的。
很多人的出现、很多事的发生都”纯属偶然”,无数个这样的偶然碰撞到了一起,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历史。
“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。”
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就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,中共从成立到建国,有许多次都站在岔路口,对手或者自己只要一念之差,就有可能万劫不复,毛泽东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毛泽东虽说为人狂妄,但这种狂妄也成就了他的坚持和执着,从而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来。
如果没毛泽东这个人,共产党按照莫斯科的战略路线,早就被国民党给剿了。
国共内战打到后来,苏联和美国不希望看到统一的中国,胁迫两党划江而治,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不答应,美国人当时甚至不惜要废了老蒋,用李宗仁取而代之。
毛主席抓住柏林危机美苏对峙的时间窗口,一鼓作气渡过长江把国民党赶到台湾,才统一了中国大陆。
要是当时真划江而治了,中国如今就跟南北朝鲜、印巴两国一样了。
毛泽东他当时选了一条最难走、却也是最少后患的路线,始终保持了中国的独立性。
客观地讲,毛泽东真的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加伟人,集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、诗人于一身。
这样的人物,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——
别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,就算你把凯撒拿破仑华盛顿都算上,毛泽东的成就也不遑多让。
但是,就像所有跨越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个体,毛泽东对世界的认知,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身和时代的限制,所以他也犯了不少错误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毛泽东和甘地是同一块硬币的两面。
他们两人本质上都属于上个时代——
那个可以不需要国际合作、可以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时代。
毛泽东毫不在意树敌,“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!”
他也毫不畏惧核战争,认为即便中国人口打得只剩三分之一,也一样能够重新繁荣——
因为历史已证明了许多次;
甘地则认为,文明的进步是西方社会一切弊端的根源,他向往老庄式的无政府主义田园生活,没有政权和军队,主张以农业、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作为未来社会基础。
毛泽东和甘地,在认知上都无法理解和想象全球一体化和技术大爆炸的未来,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,这是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的限制。
毛泽东是一个灭霸式的人物,灭霸不惜消灭掉全宇宙一半生命,来实现他的宇宙新秩序。
毛泽东也一样,为了中国的新秩序,直接或间接地令无数生命消逝在各种运动和斗争中。
但就像灭霸一样,你很难说他是一个残暴不仁的人(仅限电影版里的灭霸,请不要来跟我讨论漫画原著),他有他自己伟大无私的理想,暴力和权力只是手段。
老毛一生熟读史书,中国古代历史上,大规模的死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,从长远来看,只有历史功绩被铭记,牺牲则被遗忘。
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全新秩序的新世界,怎么可能不死人呢?
如果因为害怕牺牲,那就什么事儿都做不成——
这恰恰是印度后来犯的毛病。
毛泽东本身是战争和运动的胜利者和幸存者,他最不忌惮的便是,用战争和运动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。
毛泽东有一种战略智慧:要么不打,要打就打一场”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打了三场仗——朝鲜战争、中印自卫反击战、对越自卫反击战,每一战的战略目的都很清晰:
不为领土不为赔款,而是为了让你消停。
这就好像你在学校里被不良少年霸凌,你越是怕他躲他,他越要欺负你。
你索性豁出去跟他狠干一架,把他胖揍一顿,他反而不敢轻举妄动了。
但你也不能真把他打残打死,不然老师家长就该找你麻烦了。
这三场战争收益很大:
朝鲜战争之后,提高了国际声望,中国后来几年的发展获得了苏联的全力支持;
中印战争之后,巩固了争议领土的控制,换来了印藏边境的长期和平;
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,开启了中美蜜月期,获得了改革开放初期所急需的技术和物资,以及稳定的国际环境。
老毛主导的前两场战争,牺牲和代价都无比高昂:
朝鲜战争把美国得罪了,自己的儿子葬身战场,并且丧失了收复台湾的机会;
中印战争把不结盟运动的一波国家都得罪了;
与此同时中苏交恶,把苏联阵营也得罪了。
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中国在国际上都陷入了孤立,这让中国失去了宝贵的十多年时间。
按照老毛上个时代的历史观,十几年在历史上不过是白驹过隙;
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,十几年的时间足够把人类送上月球。
幸运的是,那些杀不死你的,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——
中国那段时间 “闭关锁国”,就有点像《神雕侠侣》里手足经脉俱断的裘千尺,在自力更生的情况下,被迫练出了“枣核钉”这种独门武功。
如今,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。
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,发展某些工业门类其实是不符合经济利益的,但中国人民对于“深挖洞,广积粮,缓称王”这种备战备荒的记忆太过深刻了。
甘地作为硬币的另一面,他是旧秩序的卫道士,不但要保全旧秩序,甚至想要回归更原始的生活方式。
他认为印度未来的文明,应当从历史中去寻找——
农民耕地的犁、手工业的纺车、印度教哲学。
在早期印度国旗设计版本中,就有纺车的图案。
未被最终采用的印度国旗设计方案
甘地提倡废除印度的“贱民”阶层,但他并不是要进行宗教改革,而是为了把贱民阶层继续留在印度教中。
在印度,有许多贱民由于社会地位低下,于是改宗伊斯兰教、基督教。
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,都支持继续维持传统的种姓制度,反对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,因为这就是他所主张的印度传统秩序。
甘地这一套,由于太过理想主义,所以就算在印度国内也只是叫好不叫座,所有人都觉得他很伟大,但没啥人买他账。
放着物美价廉的现代工业产品不用,跑去乡下粗茶淡饭男耕女织,作为情怀可以,真要这样过日子,那是疯子。
但甘地的思想在印度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,在印度社会处处有甘地主义的影子。
尼赫鲁受甘地的影响很深。
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:甘地是个苦行僧,毛病是理想主义,梦想着老庄式的去工业化田园生活;尼赫鲁是个公子哥儿,毛病则是高傲自负、过度乐观,觉得印度超级大国的地位肯定没跑;这俩货的共同毛病就是脱离现实,很傻很天真。
这跟他们的经历有关,打小就丰衣足食过着上等人的生活,从来没体会过现实生活的窘迫。
他俩再加上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,全都家境富裕,律师出身,属于上流社会的精英。
印度的独立,不是暴力革命争取来的,而更像是一个律师团打官司赢来的。
律师的特点就在于,擅长各种骚操作,钻法律漏洞的空子。
甘地主张的“非暴力不合作”这波操作,本身就很骚——
我没有动手哦,所以我没错;
你打我,所以道义站在我这边。
这种“非暴力”确切来说其实是“冷暴力”,很多时候比暴力还要恶心人。
暴力可以见招拆招,冷暴力是无招胜有招。
英国人最后一来自己破落了,二来实在被恶心得受不了:
老子不管了,你们这帮猴子自己玩儿去吧!
印度独立的梦想,居然不费一兵一卒就美梦成真了!
所以,印度后来就一直活在梦里,1962年被打醒了一次,然后又接着睡着了,叫也叫不醒。
印度这块地方,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害,都远比中国为甚,印度才是真正的“半殖民地半封建”社会。
但由于印度的独立,是打官司赢来的,从来没有进行过“反帝反封建”的暴力革命,就留下了很多隐患。
“反帝反封建”这个口号我们从小就听得太多,以致于从来没有机会去深思,究竟为什么非要反帝反封建。
我听一个美分说过:中国跟美国好不也挺好的嘛,为什么要非要跟美国为敌呢?——
你以为你想跟美国好,他就一定跟你好吗?
人家凭什么跟你好?
你得什么都听他的话,他才跟你好。
而且,哪天如果他突然不想跟你好了,你到时候就被动了。
亲兄弟还祸起萧墙呢,凭啥觉得美国跟中国能一直好下去?
我个人理解中国反帝,不止是反领土侵略,还要包括反经济侵略。
贸易战和各种制裁其实就属于经济侵略。
不反帝,国家就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独立自主的强大,从长远来看处处掣肘。
像日韩这样的国家,即便经济发达了,仍然要仰人鼻息。
不反封建,就没有办法将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和观念的禁锢中解放出来,从而无法发展更高效的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。
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,这三座大山一座不少地压在印度的肩上,我来给大家讲讲印度这三座大山的问题。
04 帝国主义大山
尼赫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期间,领导了一个不结盟运动。
名字虽然叫不结盟,实质上是一个新联盟,而印度的野心就是想要当盟主。
印度知道自己无论跟着苏联还是美国,都只能当小弟,倒不如自己拉帮结派,做鸡头好过当凤尾。
按照尼赫鲁当时言行规划,印度的野心是接棒大英,开启一个新的超级大国——印度帝国。
所以,尼赫鲁才在《印度的发现》一书中写道:“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,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,要么就销声匿迹。”
印度的帝国梦在1962年被中国一锤子敲碎,尼赫鲁两年后郁郁而终。
搞了不结盟运动,印度还可以名正言顺做骑墙派,美苏两方都得来巴结他——
不是因为印度多牛逼,只是不希望印度倒向自己的对手。
尼赫鲁这人精得很,又玩了一把骚操作——政治上搞民主,经济上搞社会主义。
在北约国跟前,他说自己是民主国家;
在华约国跟前,他可以说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;
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面前,他说自己不站队。
哪边都不得罪。
同时期的中国,简直是一座孤岛,除了朝鲜柬埔寨阿尔巴尼亚,几乎就找不出别的朋友了。
这样的形势下,谁都会看好印度不看好中国。
事实证明,骑墙派是没有好下场的,到最后只会被两边都瞧不起,顶多把你当成一个棋子来用。
中庸之道咱们玩儿了两千多年,各种利弊早就看透了。
印度的外交政策,看起来好像八面玲珑左右逢源,实际上给自己埋了一个关乎百年大计的雷。
并且大多数印度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,不以为耻反以为荣(突然觉得八荣八耻教育好有意义),那就是国内顶尖人才的流失。
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?——人才啊!
过去中国人谈起印度在国际上的机遇,有时候挺羡慕的。
因为人家是英式教育,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在英语读写上不存在障碍,别管咖喱味儿的口音如何,起码人家到了欧美国家可以无缝衔接。
无缝衔接真的好吗?
对欧美国家和追求发展的个人而言肯定是好的;
但对印度政府来说,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最优秀人才,都跑出去为别人做贡献了,替人做嫁衣难道不心塞?
美国企业一大波CEO都是印度裔,印度人骄傲得很——
可这有啥可骄傲的?
难道不应该觉得可悲吗?
印度人却都把他们当作英雄和榜样,而不是国家的叛徒。
据我观察,印度人只要有条件的,都想离开这个国家;
一旦留过洋,通常就再也不愿回来了。
我的小姨子,也就是老婆的亲妹妹,天资极高,初中高中都是当地状元,拿到了美国奖学金去了纽约州上大学,如今毕业后打定了主意要成为美国人,再也不想回到印度生活。
这跟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何其相似。
但咱们中国以前跟欧美的关系不好,要出国本身就很难,大多数人的语言能力也不行,移民梦绝大多数人是不敢有的。
中国虽然也流失了相当数量的人才,但跟印度比起来就是个零头。
目前,一共有1750万印度人在海外生活,这里只计算了第一代移民,不包含海外出生的印度裔。
而在1990年,这个数字是700万。
换言之,过去三十年有1000万最优秀的印度人才流失到了海外。
如今的谷歌CEO和微软CEO,他们都是出生在印度,并且在印度完成本科教育的。
人才流失对落后的国家是一种诅咒、恶性循环,从某种意义上讲,中国被西方所敌视反倒成了优势。
我们有了自己的人才,才能搞出自己的一整套工业体系(尤其是军工体系),实现了独立自主不再受制于人。
这条艰难的道路现在还没有走完,但前途至少是光明的。
而印度从某种意义上,依然处于半殖民的状态——
输出高科技人才到发达国家,再花大价钱从发达国家买高科技。
这种模式让人看不到印度未来的希望。
在此,我也不想颠倒黑白。
中国走现在的自强之路,并非完全是毛主席的高瞻远瞩,乃是被逼无奈;
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,或许只因为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,换了别的国家,多半已经被搞死了。
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,许多问题从短期和长期的不同角度来看,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结论。
一时半会儿,印度的这种现状都很难被改变,因为印度人对洋墨水的迷信,比中国人厉害多了,他们对欧美国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。
就拿尼赫鲁来说,他生在富有的婆罗门家庭,年轻时去英国留学,是大英帝国培养出来的,有着强烈的身为贵族和精英的优越感。
他曾经开玩笑地说,自己是最后一个统治印度的英国人。
而对于印度底层的社会问题,尼赫鲁虽然关注,却并没有切肤之痛。
更关键的是,他作为国大党的领袖,本身代表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。
所以印度独立后,他并未大刀阔斧地对印度社会进行全面改革,而是采取了修修补补的方式,进行渐进式的改革。
05 封建主义大山
狭义上的封建主义,特指过去的君王给王室成员、功臣分封领地的土地分配制度。
广义上的封建主义,指一切旧制度、旧观念、旧传统等,包括土地所有制、传统宗教等等。
这里我们讲广义的封建。
中国的反封建从辛亥革命就开始了,后来又经历了五四运动,等文化大革命结束时,中国大陆已经完全没有封建主义的土壤了。
中国在反封建这件事上,有些黑白不分,矫枉过正,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。
而印度到现在还是个半封建社会。
印度独立前夕,整个英属印度一共有565个土邦,这些土邦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王国。
不过土邦和土邦之间贫富悬殊,最大的三个土邦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,超过很多欧洲国家;
而有两百个小土邦面积还不到25平方公里,就跟个公园差不多。
印度的独立运动,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国大党上层这帮人在操作,下层的瓜众只是随波逐流。
国大党本身是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的,所以在整个争取独立、移交权力的过程中,商讨的重点也都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如何保障和分配。
当时,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争取土邦加入自己,向那些土邦主们承诺了很多好处。
比方说,保住他们的头衔和特权,每年还会发一大笔年金,以供他们维持原有的奢华生活方式。
对这些土邦主来说,既然他们的生活不受影响,那么他们也就不在乎向谁效忠了。
明知路有冻死骨,还要花钱给朱门买酒肉——
这种荒唐事儿也就只可能发生在印度了。
关键底下老百姓普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:
能投胎做土邦主,那是他命好;
我们吃不饱,那是我们命不好。
土邦主这一制度,明显是和时代不匹配的,印度政府给他们续了十几年的命,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时代,继续过他们的好日子。
土邦主的这些特权,一直到了1971年才被新的宪法修正案掳夺,但他们旧有的家族财产都得到了保留。
如今,一些印度热门旅游城市的土邦主后代,日子过得还算是挺滋润的。
他们把家族的宫殿弄成博物馆、景点向游客开放,或者改成高端的酒店。
相当一部分的土邦主,都移居去了海外;
当然也有一些土邦主,就此家道中落,成为了普通人。
蓝城的梅兰加尔古堡,如今就是非常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点,属于土邦主的私产。
此为白城的城市宫殿,亦是土邦主私产,如今作为酒店和博物馆运营。背景湖中的建筑,原本也是土邦主私产,后来土邦主将其卖给了塔塔财团下的泰姬玛哈酒店集团,成为了非常著名的世界传奇酒店泰湖宫(Taj Lake Palace)
除了土邦主之外,印度过去还有一个贵族阶层叫扎明达尔(Zamindar),是一种高级地主,权利比普通地主要大,相当于土邦主的预备役。
扎明达尔在莫卧儿王朝和英属印度时期,充当了中间人——他们为佃农收税,政府再向扎明达尔收税。
1950年这个阶级被废除了,只要佃农在这块土地上耕作了一定的年限,就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。
但是,印度政府又搞了一套骚操作——
1,扎明达尔可以保留自营地;
2,该废除法案四年后才生效。
看懂了没?
这种改革政策说白了就是,政府和地主阶级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。
印度独立后是个民主国家了,很多老办法肯定要改。
但是呢,也不能做得太极端,否则把地主阶级逼急了起来造反,我们国大党就该下台了。
所以呢,留点空子给你们钻钻,我两边都好交代。
这四年时间里,扎明达尔极尽所能地设法保留了大量“自营地”,政策生效后,很多扎明达尔仍然是大地主。
废除扎明达尔,是印度当时几项土地改革政策之一。
然而,印度地主阶级本身就在印度政府、政党、司法部门中把持权力,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,利用法律的不同解释,拖延进程,使得一些规定和政策都形同虚设。
由于执行不力,最终这场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土改草草收场,政府和农民都未能从中受益。
我们国家是枪杆子打出来的政权,不会跟你讲道理,为了实现各种政治和经济目的,可以强硬地不择手段;
印度的政权是靠钻空子打官司讲道理赢来的,所以政府也是讲道理的。
但既然这个政府可以讲道理,那通常就有漏洞可以钻,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因此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。
比方说,如果某些资产政府限制个人或公司持有,那印度人就会去注册个信托,通过信托来持有,换汤不换药。
莫迪2016年搞的突击废钞令,一番雄心壮志觉得可以把印度的黑钱都揪出来。
那些有钱人怎么可能坐以待毙,想出了各种钻空子的办法,最终99%的旧钞都被兑换了,整个行动以失败告终。
而印度的黑钱之所以泛滥,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当时政府税务体系的繁杂、税务成本的高昂——
在莫迪进行税改之前,印度不同邦之间都有关税壁垒。
印度国大党被地主阶级支配的性质,决定了印度土改的无疾而终。
尼赫鲁虽然清楚土改的重要性,但他是讲道理的人,又不好直接把地主的土地抢过来(他自己家就是大地主)。
他和甘地甚至号召大地主们把土地捐献给国家,我过去以为“与虎谋皮”只是个比喻,想不到还真有人这么干。
他只好装装样子,搞一些隔靴搔痒的土改政策,其结果便是保留了旧时代庞大错综的私有产权关系,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控制在私人手中。
这是造成了后来直到现在,印度整个国家的低效率发展的根源。
我记得早些年第一次出国去的尼泊尔,看见到处都是没有封顶的烂尾楼,感到很奇怪。
一个经常往来尼泊尔做生意的大哥就告诉我,尼泊尔这里土地都是私有的,所以当地人有点钱先盖一层楼,赚点钱再盖第二层,所以他们不着急(后来又听到一种说法,他们故意不盖完,为了避税)。
我当时满心羡慕,想想中国的房子这么贵,还只有70年产权,为啥我们就没有土地私有制呢?
凡事都是双刃剑。
土地私有制是可以保护私产,给资本家以信心,但对于印度这种土地资源极为紧张的国家的整体规划和基建来讲,则堪称灾难——
这是我在印度旅行和生活最大的一个体会。
跑去一些老城,随便一个街道房子都有几百年的历史,对于旅行者而言,自然是喜闻乐见。
然而住在里面的居民,用水、排污、生活垃圾处理、采光、通行……都成问题。
老城说起来至少还有历史价值,可孟买、德里的那些贫民窟就如同牛皮藓一样,直接成为了城市规划的绊脚石。
土地私有制,加上政府不够强势等各种问题,决定了发展和改革的举步维艰。
修公路修铁路之类的大基建,在印度更是阻力重重。
日本给印度修高铁,修着修着没下文了,因为征地征不动——
在中国,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征地再出让,赚取差价搞土地经济,政府积极性极高;
而在民主国家,征地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政府没钱赚还会失民心。
以前用过台式电脑机械硬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,机械硬盘用久了会有磁盘碎片,磁盘读取速度就会下降,要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。
系统用的时间久了也会很卡,磁盘碎片整理都不管用,因为系统垃圾太多了,只有硬盘格式化重装系统才能解决问题。
我们中国目前这个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够流畅运行,跟之前反帝反封建、文化大革命这一波硬盘格式化、重装系统、查杀病毒的操作有关。
当然,硬盘格式化是很痛苦的,很多宝贵的资料可能就永久性丢失了,但只有如此才能一劳永逸。
对于国家来说,“格式化”无疑是成本超高的一种重建方式,重装系统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。
印度这块硬盘,已经有五百年没有格式化了,就连磁盘碎片整理都阻力重重,一直在原有的操作系统基础上不断升级打补丁。
大家想象一个用了五百年的操作系统,是不是很酸爽?
印度社会这个操作系统不但古老,而且流氓软件众多——宗教迷信。
我一直认为,宗教的本质是秩序。
宗教对世界进行诠释,但诠释并不是宗教的最终目的,通过这种诠释来指导(控制)人的行为才是。
行为得到规范,社会秩序得以建立。
对宗教诠释的滥用,以及宗教对一些自然现象或巧合的错误解释,给出错误的行为指导,则是迷信产生的根源。
中国也有很多迷信,但迷信在中国是没有机会成为主流的,因为中国经历过拆寺庙砸神像的运动,把那些神佛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拉了下来。
只要有人胆敢为封建迷信招魂,一定会讲科学的人跳出来批判。
很多人只是把迷信当作一种传统文化来遵从,打心底却未必相信。
比方说清明冬至烧纸钱,有多少人是真的相信“下面的人”能收到这些纸钱呢?
中国社会近年来最多的是一些学说迷信,比如气功学、成功学、养生学等等。
印度成为了一个现代世俗化国家之后,除了废除了一些明显侵犯人权的宗教传统外,政府完全没有想过要去破除封建迷信——
不是不想,而是因为宗教在印度的群众基础太过深厚,根本无从下手。
跑去印度的政府部门、警察局、医院,都能看见神龛;
拉达克的军营,隔着铁丝网能看见里面各种不同宗教搭的小寺庙。
再加上,印度传统社会从根本上依赖印度教建立的社会秩序,宗教对他们来讲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。
在印度,自上而下人人有宗教信仰,没有宗教信仰的印度人,我到现在还没碰到过。
由于全民信仰宗教,印度整个社会都有反智的问题,我下面来列举一些印度的反智言论(摘自印度作家Shashi Tharoor的专栏):
.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(前教育部)国务部长萨蒂亚帕尔·辛格声称,达尔文的“自然选择”进化论“不科学”,因为“从来没有人——包括我们的祖先在内——曾经说过或记录过他们亲眼看见猿变成了人。”
.印度人民党骨干、拉贾斯坦邦教育部长瓦苏德夫·德夫纳尼声称,牛是唯一一种吸入氧气、呼出还是氧气的动物。
.有理工科背景的拉贾斯坦邦高等法院前任法官马赫什·钱德拉·夏马在接受采访时声称,印度国鸟孔雀雄性“终身禁欲”,靠滴下的眼泪使雌孔雀受孕。他提出既然印度教神祇黑天用孔雀翎装饰头冠,便足以证明雄孔雀禁欲。
.莫迪在出席孟买某医院落成典礼时声称,古印度已经掌握了整形外科手术,证据便是印度教的象头神伽内什。他还说古印度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证明了“当时的印度人已经有了基因科学的概念”。
.莫迪曾对印度的学龄儿童宣布,气候变化根本不是什么环境问题,而是人类适应冷热能力的问题,这种能力随着时代不断变化。他在电视上告诉全国观众,全球变暖“只是人类的心态问题”。
我当初本来打算跟我老婆在拉达克当地登记结婚的,被一张证明难倒了——
宗教信仰证明,这玩意儿之前闻所未闻啊!
我问他们印度人有没有这个证明呢?
我老婆说印度人不需要的,因为一看你的名字就知道你是什么宗教的。
于是,我在淘宝上买了个皈依证,拍了照发给我老婆(当时我在上海,她在拉达克),印度登记处说这个上面没有英文,要做翻译认证。
我又去问公证处,果然他们拒绝认证“皈依证”。
我后来在印度其他地方,没有听说外国人在印度登记结婚需要证明自己的宗教信仰,这可能是当时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特殊要求(2019年这个邦被拆分为了两个联邦属地,已成为了历史),因为查谟克什米尔邦的宗教构成特别复杂。
总之在印度,每个人生下来就属于某一宗教,也决定了他一辈子的生活方式,他们无法想象人怎么会不属于任何宗教。
有了宗教的助攻,印度堪称迷信天堂,各种迷信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指南,指导了他们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,饮食禁忌、宅院风水、驱魔辟邪。
前些天不是有日环食嘛,印度人相信日食那天有特殊的宇宙能量,白天几点到几点之间不能吃东西,还不能出门。
我们房东老太太那天打了好几个电话给我老婆,千叮咛万嘱咐,让她务必要遵守。
我老婆作为一个硕士毕业、曾游历多国的印度年轻人,居然深信不疑!
而且还信得有理有据!
她说日食的时候,因为太阳和月亮在一起,所以会有一种特殊的辐射,对人体会产生影响——
哎,又是一个搞不清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的人。
我老婆生活在被迷信主宰的印度社会,难免相信很多奇谈怪论,我挑几个来说说:
1,她深信世界上有鬼——因为她小时候经常会梦见;
2,凡是流动的水都是干净的——自然界大抵如此,但有了城市和工业之后就呵呵了;
3,天珠是一种生物,会自己跑掉,她亲戚家就发生过天珠莫名其妙消失的事情——被人给偷了吧!
印度人的迷信,就好像是一种社会风气——
要是不迷信点啥,你都不好意思!
而且,印度人特别擅长人云亦云!
有一年,孟买Mahim贫民窟边上一个海滩传说出现了甜的“圣水”,各路人马蜂拥而至,膜拜这一“神兆”,争相畅饮严重污染的海水……
其结果是因为连日暴雨,大量河水、雨水、生活污水涌入,淡化了海水。
海得拉巴附近有一座“签证庙”(Chilkur Balaji),传说曾经有一批学生拜访这里之后就获得了美国签证,这座寺庙的“法力”被传开,想要求神保佑取得签证须绕行寺庙11圈,成功获得签证后来还愿要绕行108圈,当然祭品也是少不了的。
印度教非常古老,四千年前便已发源,是一个泛灵论的宗教,特点是神祗众多,多如“恒河沙数”,花鸟鱼虫都可能成神。
新冠病毒问世才没几个月,印度西孟加拉邦已有专门克制新冠病毒的Corona Ma女神横空出世——
可以有管签证的神,凭啥不能有管新冠病毒的神?
这些神都只是印度教多神崇拜的冰山一角。
我们会觉得很难理解,但最好不要试图去理解印度人,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么清奇的脑回路。
万维钢老师有段话说得好:所谓“迷信”,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“道理”,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“意义”,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“规律”,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“因果”。
经年累月的迷信,把印度人的脑子上抠了好多洞,不管啥事儿都能整一套奇谈怪论出来。
所以,印度人与众不同的脑回路,就是长期浸泡在宗教社会的结果。
宗教造成的最深远的影响,在于剥夺了人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,让人更习惯于用超自然力量而非科学来解释事情。
尼赫鲁在这点上是清醒的,他曾经说过,宗教往往使人“狭隘偏信、重情轻理”,产生属于“隶从者”的品性,而科学则产生“自由者”的品性。
目前所有宗教之所以能够成立,都基于一个前提——
我不需要证实我说的,也不允许你怀疑我说的。
基督教证明不了耶稣曾死而复生,伊斯兰教证明不了天国的72个处女,印度教证明不了梵天的创世神话,佛教证明不了轮回业报的存在,这些说辞都只是基于文本叙述的虚无缥缈,但他们要求你无条件的相信,甚至你若胆敢质疑,这本身就是一种罪。
所以,笃信某些宗教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扼杀掉自己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然后无条件相信宗教告诉你的一切,不然你就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,而这在宗教里是一种罪孽。
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乎没有穆斯林的国家,日本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宗教,任何一个有着正常智力水平的人都不该相信这么荒谬的东西。
为什么有些科学家也信宗教呢?
因为宗教也分很多种流派,一些原教旨主义信徒,无条件相信经书上写的任何话;
而另一些则对宗教传说持保留态度,认为那些故事另有寓意,认同某种与科学证据并不冲突的宏大世界观,比如说有上帝这样一种全能全知的无形力量,或者说冥冥中有因果轮回。
06 官僚资本主义大山
反帝反封建的问题上,印度基本交了白卷。
印度土改的失败,则和官僚资本主义互为因果。
所谓官僚资本主义,就是指官僚和资本家相勾结。
中国当然也不少,某些二代三代的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,但跟印度比起来小巫见大巫。
前面就讲了,国大党是代表地主资本家利益的。
由于印度从来没有消灭过地主阶级,这些地主也是很有上进心的,随着时代的发展,一个个就转行当了资本家。
这些资本家凭借着资本,在政府和司法部门把持着权力;又凭借着权力,挖开政策和司法的漏洞,让自己的资本进一步增值,得以对某些行业进行区域垄断。
官僚资本主义造成了印度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——
1,贫富差距严重,因为资本界的准入门槛很高,无钱无势的小老百姓在印度创业很难。
2,制度性腐败,由于人为构建的门槛,什么事都要靠钱解决,蔓延到整个官僚体系中就形成了风气。
印度独立后,满腔热血的经济小白尼赫鲁同志,为印度设计了一种当时从来没有前人搞过的经济制度——
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。
资本主义是利益驱动型的经济,什么东西赚钱就搞什么,保证利益最大化。
市场会由“看不见的手”来进行自我调节,照理说政府不应该对市场进行任何干预。
你们看前阵子美国爆发疫情后,突然发现自己居然生产不了足够的口罩和呼吸机,这是为啥呢?
因为这些东西在美国制造不划算啊!
资本就会选择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,这是符合资本主义利益的。
川普最近嚷嚷着要把制造业都搬回美国,国家对本土制造业进行补贴。
川普同志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,违背了资本主义精神。
理论上来讲,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才是最接近完美的模型。
国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,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。
没有了剩余价值可剥削,就不会有贫富差距;
没有了产能过剩或不足,就杜绝了经济危机;
更利于国家规划发展像教育、交通这样的长期项目,公共福利水平会更高。
可理论只是理论,实际操作的时候计划经济会有三个大难题——
1,谁来决定国家到底需要什么?
2,如何保障生产资料分配的效率?
3,如何保障生产者的工作效率?
要解决这三个问题,就又会绕回资本主义。
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,经济上被英国人吸血吸怕了,加上甘地主义的影响,对资本主义有着与生俱来的厌恶。
尼赫鲁真正想搞的是苏联式的计划经济,但由于没有经历过打土豪分田地,印度政府一穷二白,不得不仰赖民间资本。
尼赫鲁的混合经济模式,当时给印度设计了一套折衷的牌照制度(License RAJ)——
允许民间资本家搞生产,但必须由国家负责监管。
按照牌照制度,民间资本如果想要成为国家计划经济的一部分,从事生产制造产业,需要先得到牌照——
听着好像没毛病啊!
等等,重点来了——
需要通过八十多个政府部门的审批,才能拿到牌照,而且拿到牌照之后,也必须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生产。
八十多个政府部门的审批——这得是一条多么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啊!
简直令人怀疑这究竟是在发展经济,还是在发展政府部门。
我们中国人都是经历过那个盖公章的时代的,完全可以想象出这种制度下滋生的黑暗。
尼赫鲁的经济改革由于其效率的极端低下,毫无悬念地一败涂地,经济学界甚至还造了两个词来嘲讽他——
印度式经济增长(Hindu rate of economic growth)、
尼赫鲁式社会主义(Nehruvian socialism)。
印度独立后的经济增长率,在南亚国家中垫底,韩国放在这里是用来对比的
虽然后来牌照制度被废除,然而其影响却延续至今——
1,政府部门效率低下;
2,政府和行业制度性的腐败;
3,整个社会对新兴和外来资本的不友好。
我有个在上海工作了许多年的印度朋友,他曾告诉我:
凡是能够在上海办的事情(申请签证、更换护照、注册登记、公证认证),就千万不要在印度办。
印度人民对印度政府部门的效率几乎是绝望的,在印度去银行办个业务,都会需要花上一整天。
一桩事情,若能在一天之内解决,那一定有印度教天神在保佑你。
有时候,你跑好多次、花好多天,都不一定能办成。
不同的部门会给你不同的说法,而同一个部门的不同人,口径也是不统一的,随意性极强。
在印度办事,你会真心体会到,在这个国家时间是多么的不值钱,每天大量的时间都被浪费掉。
印度人完全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,我们在这边做项目约时间,印度人都要到当天才能跟你确认几点碰头,确认好了也大概率不会准时。
我住在拉达克的时候,我老婆跟亲戚朋友提前约好的事情,经常会赴约前半小时爽约或被爽约,关键是大家都对此不以为然。
你要是去跟印度人讲“时间是最宝贵的”,他们会笑话你:时间有什么宝贵的?时间是最不值钱的,我有的是时间。
你跑来印度会看到,很多人成天就爱在墙角根儿蹲着打发时间,据说这种现象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注意,把“Time Pass”作为了一个研究课题。
大家可以脑补一下,为了省几块钱花几个小时坐免费班车去大卖场的退休大爷大妈,印度人普遍如此——价格敏感,时间麻木。
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讲,我去年10月在印度移民局申请签证转换,如今已经8个月过去了,电话邮件催了无数次,至今还没有把新签证发给我(疫情封城也有一定影响)。
我老婆在上海办理同样的签证转换,前后一共是7天。
但如果你以为印度的效率真的只能这么低,那你就太天真了。
迅雷、百度云会员加速功能,人家印度政府部门已经玩了几十年了——
他们必须保持低效率啊!
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
让免费玩家有良好体验,你怎么对得起那些氪金玩家!?
哎,政府部门效率太低——这不有中介嘛。
找对了中介就可以付费加速开外挂,凭借中介跟政府内部的关系,不可能照样帮你变成可能。
所以,很多印度老百姓不但不抱怨,甚至维护政府部门的腐败——
他们收受贿赂,至少帮你办成事;要是他们不收贿赂了,那事情就办不成了。
印度社会本质上就是为氪金玩家打造的。
没有钱又没有背景,在印度想要成功太难了。
我在印度这边,很少有看到年轻人自己创业。
对印度那些无钱无势的年轻人来说,他们最大终极梦想就是,玩命读书成为学霸然后离开这个国家,但这种机会实在太有限。
剩下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读好书,想办法去大公司上班,然后混吃等死;
还有就是考公务员,想办法进入政府部门工作,然后混吃等死。
梦想啊、成功啊之类的东西,跟印度性感美女一样,只在宝莱坞电影里看得到。
我小舅子,也就是我老婆的弟弟,今年28岁没有工作也没有女朋友,这么多年他一直在考公务员。
印度人民群众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热情,就跟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差不多,竞争极其惨烈。
我有时候就跟我老婆感叹:“你看你弟弟,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浪费在考公务员上了。
他现在这个情况就是赌徒心态,如果放弃,那么前几年的时间就浪费了;可是不放弃吧,就会搭上更多的时间。”
我老婆听了不服气,她说:“他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,知识是永远不会浪费的,不管考得上考不上,对他以后都很有用。”
我就跟她讲:“所谓有用的知识,不管有没有考试,你都会想去学。这种知识如果真有用,为什么只有考试的人学?为什么你不去学?”
由于公务员都在德里统考,所以我丈人在拉达克当地的人脉关系,完全用不上,我小舅子想要考上公务员,只能靠他自己,或者运气。
前些天宝莱坞男演员苏尚特·辛格·拉吉普特(Sushant Singh Rajput)在孟买的家中自杀,这事儿后来扯出了一堆宝莱坞丑闻。
这个苏尚特是靠自己的能力跻身宝莱坞的,然而由于他毫无背景,又是从印度最穷的比哈尔邦来的(印度人一谈到比哈尔邦就一脸嫌弃,以骗子和乞丐多而著称),在圈内长期受人排挤,导致了他的抑郁自杀。
如今的印度宝莱坞被几大家族所掌控,其中的卡普尔家族(Kapoor Family)在我们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——电影《流浪者》的导演和男主角RajKapoor就是这个家族的第二代。
现在的宝莱坞至少有十几个卡普尔,只要你看过印度电影就一定见过卡普尔家的人。
所以在印度,一些家族长期控制了某些行业和部门,相当于有了某种经营特许权,他们会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搞垄断经营,抬高准入门槛。
能否成功跟你有没有人脉关系非常重要,无钱无势的话只能乖乖给人打工。
我老婆一直跟我讲,在印度只要政府部门里面有人,要做什么都容易,这也是为什么她弟弟削尖脑袋要考公务员的原因——
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官僚主义。
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。
印度阶级固化的情况远比中国要严重,中国的阶级固化是这几年开始的,而且并不严密和绝对,多多少少存在机会;
印度那可是千年老字号——
种姓制度有多久,他们的阶级固化就有多久。
而印度政府却不敢做什么。
社会改革意味着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,作为一个民主国家,老百姓只关心自己,才不会管长远的设计规划。
你要敢动他们的饭碗,他们就把你选下去。
因此,印度政府对新兴资本非常警惕,怕动了某些群体的蛋糕,会影响自己的票仓。
印度对外资也很不友好,设置了准入门槛和关税壁垒。
在各国经商容易度排名中,印度是比较靠后的。
你来印度会发现一个现象,印度街上没有连锁便利店或品牌超市,这几年才开始在大城市能找到一些品牌大卖场,然而也非常稀有,覆盖效率很低。
印度的整个零售业是无数小杂货店支撑起来的(上海以前管这种小店叫烟纸店),这些杂货店作为销售终端遍布印度社会的每个角落,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群龙无首的零售网络要如何管理,铺货的成本可想而知。
印度的小家庭作坊也极多,前店后厂,自产自销,生产效率低下,在印度你很容易找到各种粗糙简陋价格极低的手工制品、零食。
为什么不发展成本更低的连锁超市和规模化大工厂呢?
因为这会让很多老百姓丢饭碗,让政党丢选票。
社会想要发展和进步,就一定会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比如网购干掉传统零售,网约车干掉传统出租车,自动化生产干掉劳动密集型……
为了照顾落后群体的利益而拒绝进步,这种现象在许多民主国家都存在。
印度的国民经济是被民主制度所绑架的,民主选择了不要发展,要维持原状。
07 第四座大山——反智的民主
民主制度是印度的第四座大山,不过这座大山是压在印度政府身上的。
我已经诟病了太多次印度的民主问题了,就像我在《拉达克往事》中说的——
“民主制度是印度的骄傲,印度却是民主制度的耻辱”。
印度堪称民主国家的猪队友,让人简直无法直视民主制度。
香港那些民主狗都应该送到印度来生活——既然民主这么好,那他们肯定爱印度。
我们来设想一种情况:
隔壁老王的爹得了一种疑难杂症,要确定治疗方案,你觉得是该让老王全家亲戚一起商量,还是应该让医院的医生们进行会诊?
虽然爹是老王的爹,不是医生的爹,但老王还是会觉得,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更靠谱对吗?
既然老王都知道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该随便给人治病,那凭啥觉得国家出了问题自己就有资格参与决策呢?
我觉得民主这种制度,在设计之初反倒比现在要更靠谱些。
民主起源于古希腊城邦,但那时候只有2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享有公民权可以进行表决。
这种做法听起来好像对妇女不平等,但在那个时代,妇女并不参与社会事务,主要操持家务,为什么让她们去决策她们并不熟悉的事务呢?
当年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公社为什么会搞不下去?
因为,当时的社会主义否认了人的自私和其他道德上的缺陷。
民主制度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荒唐的现象?
因为民主否认了人是不平等的。
就拿一人一票的表决来说,凭什么让马爸爸或钟南山院士的一票,跟一个文盲的一票具有同样的权重?
肯定有人说我这是歧视,但这个社会难道不该有歧视吗?
你不如别人就活该被歧视,知耻而后勇,想要不被歧视,那就请你努力成为更好的人。
听起来很残酷,然而这就是现实,声称人人绝对平等的社会是虚伪的。
比方说,在求职的时候,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,长得更漂亮的个体必然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。
你可以认为这很肤浅,但这就是生物千百万年来进化得来的本能——
漂亮的外表意味着较佳的健康状况。
为什么人们通常能够接受因为笨被歧视,而无法接受因为丑被歧视?
智力固然是竞争力的一种,魅力又何尝不是?
都是由不得你选择的生物属性。
在美国,与生俱来的种族就会决定别人对待你的方式。
这确实是不公平的歧视,但如果这个群体做得足够好,为什么别人要来歧视你呢?
刻板印象虽然简单粗暴,容易误伤无辜,效率却很高。
拿我自己来说吧,我在印度生活的过程中,到目前还没有机会总结出肤色深浅不同的印度人,在道德水准上的差别,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在我看来都差不多,都有好人也有坏人。
所以,我对不同肤色的印度人完全没有任何偏见,我认为如今这个时代印度人还在歧视深肤色是非常狭隘、没有道理的。
然而,我在游历印度的过程中,明显可以感觉到,某些城市的印度人普遍更奸诈,而某些城市的人则普遍更淳朴一些。
这种经验就会让我建立起对某个特定地域族群的偏见,这种偏见或者说歧视,可以让我在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保持更高的警惕心,从而避免损失。
产生这种歧视能怪我吗?
我觉得真正有效的全民民主,应该是相对平等而不是绝对平等。
相对平等是指在获得教育、工作等机会上平等——
大家公平竞争,通过自己的能力去争取。
要是因为自己智力或魅力不足而失去机会,也只能正视和接受。
相对平等的社会,在进行表决的时候,应当设计一套系统性的方法,计算每个选民的投票权重。
当然,这种权重不会基于种族、地域、宗教、能力大小,而应该基于为社会做贡献的程度,或者受教育的程度。
比方说,为国家纳税越多,选票的权重越大,企业纳税分摊到企业员工头上。
比方说,年度纳税满一万块钱算一票,你要是有本事纳一百万的税,你就有一百票。
就像公司一样,出钱越多的股东,所占的股权越多——
假如一个公司,每个股东无论持股多少,表决权都是一样,你觉得这真的公平吗?
不过这样的设计会很可能导致国家陷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陷阱,越有钱的人话语权越大,所有的政策都向富人倾斜。
还有一个办法:受教育的年限越长,选票权重越大。
比方说,初中毕业的算半票,高中毕业的算一票,大学毕业的算两票……以此类推。
不过,实行这种方法,首先要实现包括大学、研究生在内的全民免费教育,确保教育机会平等,而且要确保接受的是世俗科学文化教育,巴格达迪这种宗教大学出来的可不能算。
如果实行了这种歧视性的民主,川普多半不太可能当上总统,英国大概也就不会脱欧了。
印度刚独立的时候,全国上下识字率只有12%,在这样一个九成是文盲的国家搞一人一票的民主?
让这些文盲决定如何治理一个国家?
你TM是在逗我吗?
更何况这个国家还有着迷信和反智的传统。
由于民主国家的政治正确,对于平等问题常常会矫枉过正,在美国和印度都存在“逆向歧视”。
美国为了保障非裔和拉丁裔的教育和工作机会,实际上让很多能力更强的人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机会;
印度对少数宗教和贱民阶层在法律和政策上的过度保护,也导致了国内的阶级和宗教矛盾。
唯有承认人生来不平等,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。
08 究竟差了什么
在没有到过印度之前,我常常会幻想一个不是由共产党统治、没有经历过暴力运动和革命的中国,我觉得那个中国大概会像日本一样:
搞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制度,保留了那些迷人的传统文化,经济发达,人民素质又高……
当我游历了一些国家之后,意识到在治国方针这件事上,对于一些小国家来说,或许可以相互复制粘贴抄作业。
但像中国这样的国家,历史文化背景实在太复杂了,在地球上是绝无仅有的。
江浙沪包邮区如果独立成为一个国家,或许可以跟日韩新加坡一样发达,但甘肃呢?
贵州呢?西藏呢?
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,如何统筹?如何协作?如何互补?
这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教得了我们的。
中国只能探索属于自己的治国道路,而这条道路也只适合中国自己。
美国不算一个特殊的国家,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都有着跟美国类似的民主文化背景,美国那一套他们可以照抄,所以这些国家也都成了美国的铁杆小伙伴。
中国和印度,则是世界上最复杂和特殊的两个国家,无法复制别人的经验,这两个国家在很多方面惊人的相似,却也惊人的不同。
这令我意识到,一个不是由共产党统治、没有经历过暴力运动和革命的中国,在很多方面上很可能会跟印度一样——
党派斗争严重、政策缺乏连贯、执行效率低下、贫富差距悬殊、人民群众愚昧、各种制度性问题积重难返……
如今的印度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很是眼红,心态上更是五味杂陈——羡慕!嫉妒!恨!
如果有哪个国家最恨中国,那一定是印度。
这是人性使然,阿Q不会嫉妒赵老太爷家有钱,但若是小D比他混得好了,他是要怀恨的。
在从1950到1990年这段时期,印度和中国在经济上是一对难兄难弟,GDP一直都相互咬着,中国多那么一点点,但总也甩不开印度,算人均的话有些年份印度还比中国要高一些。
要知道这段时间里,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环境可一直都没太平过,然而即便如此,印度也就跟中国打了个平手。
印度是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的,而中国也正是从1991年开始跟印度的差距越拉越大。
经济改革后的印度发展虽然加速了,可总是不温不火,照理说印度跟中国的起点差不多,印度的国际关系还比中国好那么多,为啥就干不过中国呢?
把这篇文章读到这里的你,心里的答案应该很清楚了。
但印度人自己不知道,他们还活在梦里。
他们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个国家,另一方面却又为这个国家自豪得要命。
西方的声音长期以来从来都对印度赞誉有加——
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、全国一千多个政党、新闻自由、宗教信仰自由、对私人土地和财产的保障、用英语教学的英式教育、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……
这种赞誉就像迷魂汤一样,把印度灌得轻飘飘的,造成了印度人的蜜汁自信。
所以,中国的崛起在他们眼里是没道理的,对印度来说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:
中国是小偷是强盗,把原本属于印度的富有和强大偷去了抢走了。
长期以来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偏见,以及盲目的自大,让他们到现在都无法认清现实。
印度认为是中国是他们的敌人,是世界的吸血鬼,把他们害成了这样。
印度媒体上经常会意淫,要如何把应该属于他们的产业链从中国那里抢回来。
印度还赶得上中国吗?
印度一直以来都在抄作业,抄英国的、抄苏联的,现在又想抄中国的,却没有考虑过自身是否适合。
不经过暴力革命就想用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社会改革,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切实际的。
而印度又早已错过了暴力革命的最佳时机,如今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,除非爆发全球性的巨大危机(得要远比新冠疫情严重的危机),否则印度根本没有机会去推翻压在身上的四座大山。
退一步讲,就算尼赫鲁在当时就进行了强硬的大规模土地改革、宗教改革,其结果也很可能只会导致印度分崩离析。
印度这种强行糅合起来的伪国家,根本架不住中国所经历过的那种地震海啸般的改革冲击。
我曾经一度很看好印度未来的经济发展,因为印度社会的许多方面看起来跟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太相似了。
但随着我对印度的了解越深,越觉得印度外强中干。
俗话说:打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——花拳绣腿不少,内功根基全无。
特别是当我看到去年印度最终还是选择退出了亚太自贸协定(RCEP),明白了:
印度依然是那个被穷人的民意和财阀的垄断所绑架的农业国,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壮士断臂的魄力去牺牲掉一代甚至两代人,也没有三折其肱的勇气去面对全球化的竞争。
如今印度的发展所能指望的,一来是怎么讨好美国,让美国给钱给技术;二来是怎么对中国落井下石趁人之危。
然而莫迪再努力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,下届政府若是换了另一个执政党,一切都将前功尽弃。
根子是烂的,终究结不出好果子。
参考资料:
张文木:印度“土改”的不彻底性及其后果——与中国比较(察网)
树神彧:印度需不需要一场文化大革命来扫清封建流毒?(知乎)
图文作者:随水
资深旅行摄影师,Lightroom数字暗房讲师,影像中国签约摄影师,马格南摄影大师班学员,摄影作品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多种刊物,2012年来在印度拍摄了超过二十万张照片。2018年与印度姑娘喜结良缘,史上唯一一个迎娶拉达克姑娘的中国人,现定居南印度。
感谢你耐心读完了这篇超级长的文章,我在这篇文章里谈了太多关于印度负面的观点,没办法,谁让比较的对象是中国呢?然而大家也不必对中国太乐观,因为印度有的很多病症,中国也都有,只是程度较轻。
客观地讲,印度有很多可爱的地方,也有一些比中国强的领域,比如文化、教育、医疗保障。只能说凡事都是双刃剑,太过着眼于细枝末节往往就难顾大局,为顾全大局难免会牺牲小民,此事古难全。
我只是一个疫情期间憋在印度家中无处可去、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写印度“科普”的人,希望可以消除掉一些中国大众对印度长期以来的偏见误解。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热爱印度、研究印度的同好,这是我写印度最大的收获。然而我的学术水准无法与专业研究人员相提并论,在一些论点论据上难免会有错误,如果有读者不吝指正我会非常高兴。
为了能和你,没有失落与江湖的心酸。。。
我的微信
我的备用号